资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种新的用于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微导管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0096.html

摘要

尽管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整个动脉瘤瘤颈的完全和安全栓塞仍然是一个问题。我们使用一种新的用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微导管头塑形策略,称为“伽马(Γ)头端塑形法”。此处,我们将介绍我们关于这种方法的初步临床经验,并将该技术的体外试验结果与未塑形的直头微导管的体外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我们使用导管塑形芯轴和热风枪,将微导管尖端1-2mm处弯曲成直角,即“Γ头端”。我们在动脉瘤模型中评估塑形在弹簧圈展开和调整时的效果。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在将弹簧圈置入动脉瘤时表现出更好的运动性和摆动性。此外,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减少了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或微导管弹回的情况出现。使用Γ头端的微导管,即使第一个弹簧圈襻突入到了载瘤动脉内,其随后的动态运动也会将其送回动脉瘤。伽马头端塑形法能使微导管顺利地进入动脉瘤,表明与传统的直导管头相比,使用Γ头端微导管置入弹簧圈更加安全。

介绍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高体积栓塞率是防止复发和再扩大的主要因素。各种辅助技术,如生物活性弹簧圈和支架辅助技术,已被报道可以达到较高的栓塞率。然而,微导管头塑形在高栓塞率和安全栓塞中的作用未在文献中被报道。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的微导管头塑形策略,即“伽马(Γ)头端塑形法”,并将其体外试验结果与传统未塑形微导管进行了比较。

方法

本研究使用SL-10直型微导管(史赛克神经血管公司,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在伽马头端组中,我们使用附加的塑形芯轴(图1)和热风枪(博世,德国格林根市)将微导管尖端1-2mm处弯曲成直角。所有的微导管都在距离热空气枪喷嘴3厘米处摄氏度下放置30秒,塑形成Γ头端。我们用弹簧圈在动脉瘤模型中展开评估塑形效果。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个硅材料动脉瘤模型(瘤体尺寸为10×10mm,瘤颈尺寸为4.8mm)。TargetXL柔软的9mm×30cm的可解脱软弹簧圈(史赛克神经血管公司)通过传统的直头和Γ头端微导管反复置入动脉瘤。以此评估微导管头运动时的特点,以及通过直头和Γ头端微导管展开弹簧圈时的表现。图1.Γ头端微导管和塑形芯轴的照片。使用附加的塑形芯轴将微导管尖端1-2mm处弯曲成直角。(a)加热前;(b)加热后。图2.(a)传统直导管头的照片。白色箭头指示微导管头,白色三角指示突入载瘤动脉的弹簧圈襻。(b)和(c)Γ头端的照片。白色箭头指示微导管头的运动。(d)传统直导管头的示意图。“1”显示展开的弹簧圈直接指向破口,“2”弹簧圈襻很可能突入载瘤动脉,“3”微导管很可能回缩。(e)Γ头端的示意图。在弹簧圈置入过程中微导管显示出更好的运动性和摆动性。

结果

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在置入弹簧圈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运动性和摆动性(图2)。因此,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使弹簧圈向载瘤动脉突出和微导管弹回减少。即使第一个弹簧圈襻突入到了载瘤动脉内,其随后的动态运动也会将其送回动脉瘤(图3)。图3.(a)和(b)Γ头端的照片。当第一个弹簧圈襻从动脉瘤中突出时,微导管的动态水平运动使其返回动脉瘤。(c)和(d)示意图。红色三角箭头表示弹簧圈的尖端。红色箭头显示导管头移动的轨迹。

代表性病例

一位64岁的女性在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意外发现右颈内动脉瘤后被转诊到我院。脑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有一个动脉瘤(高8.9mm,长8.8mm,宽8.0mm)(图4(a))。患者在弹簧圈栓塞前服用75毫克氯吡格雷2周。全麻下,通过右股动脉将8-FOptimo球囊导管(日本爱知东海医疗公司)置入右颈内动脉。采用双导管技术,将两个SL-10微导管(史赛克神经血管公司)置入动脉瘤;一个是预成型的90°微导管头,另一个是将直导管头塑形成Γ形的双直角样式(图4(b))。首先通过预成型微导管置入一个8mm×30cmAxium框架的可解脱弹簧圈(美敦力,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然而,弹簧圈襻会从动脉瘤突出(图4(c))。接下来,通过Γ头端微导管将同样的弹簧圈置入动脉瘤。由于在弹簧圈置入过程中微导管头沿动脉瘤颈部的水平方向有节奏地摆动,因此弹簧圈襻的就位没有依靠任何辅助技术(图4(d))。我们用9个弹簧圈完全栓塞了动脉瘤(图4(e))。我们认为,与预成型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在栓塞最后阶段更容易将最后一个弹簧圈挤压到动脉瘤的流入道(图4(f))。

讨论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Γ头端微导管与传统的直头微导管相比,可以实现更致密的弹簧圈栓塞。我们推断出,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在置入弹簧圈时能够表现出更好的运动性和摆动性,并且展开弹簧圈襻时更容易面对动脉瘤侧壁。因此,Γ头端微导管是安全的,因为他们不会对动脉瘤基底产生压力,这往往是破裂出血的地方。经过反复评估,我们发现Γ头端微导管不仅表现出更好灵敏度,也在弹簧圈置入动脉瘤时表现出更好的摆动性。在中型末梢型动脉瘤中,弯曲到1-2mm的Γ头端微导管比预成型的90°微导管表现出更好的摆动运动。我们认为微导管的移动有助于弹簧圈同心圆样地展开。此外,如预期的那样,展开的弹簧圈襻不会直接指向动脉瘤基底。此外,与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使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和微导管回缩的情况更少发生。我们认为,这些现象也可以解释Γ头端微导管向动脉瘤内的上摆运动。最后,我们发现,即使第一个弹簧圈襻在置入弹簧圈时突入载瘤动脉,随后Γ头端微导管的动态运动也会使弹簧圈襻回到动脉瘤中。在使用三维弹簧圈和螺旋弹簧圈时我们也观察到同样良好的导管运动。我们相信,在相同尺寸和形状记忆的情况下,硬弹簧圈比软弹簧圈从Γ头端微导管中获益更多。从动脉瘤的形态学来看,Γ头端微导管可能同样适用于窄颈和宽颈动脉瘤,而由于导管摆动,Γ头端微导管更适合浅基底动脉瘤而不是长基底动脉瘤。Γ头端微导管显示出与球囊和支架辅助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图4.(a)三维血管造影证实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b)塑形芯轴和塑形后微导管的照片。(c)常规预成型微导管头的示意图。置入的弹簧圈和微导管头垂直于动脉瘤颈部移动。(d)Γ头端示意图。置入的弹簧圈和微导管头在动脉瘤颈部水平移动。(e)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的最终血管造影。(f)完成阶段的Γ头端示意图。Γ头端使微导管在动脉瘤颈部尽可能浅。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只使用SL-10微导管;但是,我们已经证实,其他产品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塑形成Γ头端。我们已经评估了Headway17微导管(Terumo公司,日本东京)和Echelon10微导管(美敦力公司)。此外,我们还尝试对预成型的微导管进行塑形。SL-10预成型90°微导管和Headway17预成型90°微导管可以塑形成双直角样式。尽管他们在动脉瘤中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摆动运动,但我们认为与传统的预成型90°微导管相比,它们使微导管的回缩减少,与体外研究的结果一致。为了评估Γ头端塑形法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双导管技术,将Γ头端微导管和传统的未塑形微导管置入真的动脉瘤(代表性病例)。正如我们所预料的,使用这些导管头很容易看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弹簧圈置入时的表现的区别。在第一个弹簧圈展开过程中,传统的微导管垂直于瘤颈方向运动。相反,Γ头端微导管相对瘤颈有节奏地水平摆动。因此,使用Γ头端微导管时,弹簧圈很容易被置入动脉瘤(图4(d))。此外,与使用预成型微导管相比,Γ头端微导管更容易使最后一个弹簧圈在栓塞最终阶段挤压到动脉瘤的流入道内(图4(f))。Γ头端的微小弯曲,使微导管停留在动脉瘤颈的浅部。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我们只通过体外试验的经验报告我们的印象。Γ头端的形状取决于每个医生的习惯。此外,弹簧圈置入时的表现还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弹簧圈、形状和长度,以及医生的技术。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我们坚信,与目前使用的弹簧圈相比,本研究的结果将明显有助更为确切和安全的弹簧圈栓塞。

结论

与传统的直头微导管相比,Γ头端塑形法使微导管在弹簧圈置入动脉瘤模型时具有更平稳的运动性。因此,与目前使用的方法相比,使用Γ头端塑形法进行弹簧圈栓塞更安全。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李志伟医师

医院

孙军教授

医院

审校

赵开军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主任

MRA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效果微导管抽吸可降低血管内介入术后脑微栓塞的发生率血管内介入处理破裂的颅内微小动脉瘤安全可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