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荐读骨科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其处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310/4784646.html

本文为作者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全面治疗中的重要手段。骨科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或改善某运动器官的功能,矫正畸形,解除痛苦。

围术期常见并发症1出血概述

任何创伤都伴有出血,骨组织血运丰富,尤其是骨断面。

复杂的矫形手术会引起大量失血。

手术时骨髓腔渗血不易控制。

有些创面较大的手术,如全髋置换术失血量为-ml;骶骨、脊柱肿瘤切除术,骨盆切除术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等,有时达-ml,甚至ml。

四肢手术虽可在止血带下进行,但放松止血带时,因局部血管扩张,出血量也不可低估。

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因素,除与手术部位有关外,还与手术操作及麻醉管理有关:操作不熟练,病人体动或麻醉期间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均可使出血量加大。

表现

一般说来,术中根据纱布及吸引瓶内出血量估计较容易,而院前创伤性骨折出血,则失血量估计较难。

成人骨盆骨折的失血量多在ml左右,重度损伤可达ml。

股骨闭合性骨折失血量约1~ml,肋骨骨折(每根)约ml。

上肢、小腿骨折的失血量多在-ml,重度损伤可达ml。

因此,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对出血量做出准确地判断。

预防与处理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治疗的基础。失血后,不仅血液丢失,还有功能性细胞外液的缺失。因此,当失血量大于总血容量15%时,不仅要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及生理需要量,还需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此外,需注意容量补充的速率,失血后应及时输血输液,避免低血容量。容量的补充越被延迟,其所需补充的容量就大于损失量,否则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脊柱、骨盆手术常采用控制性降压,或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有报道这些措施可使失血量减少30%-50%。但老年、合并心血管疾患或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俯卧位手术时应慎用。

为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因大量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或因失血导致的休克,方便手术中操作,四肢手术常在止血带下进行。

对术前估计出血量较大,且不易止血的手术,需要良好的监测和体液管理,包括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监测,有时还需用漂浮肺动脉导管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进行监测。

2栓塞脂肪栓塞

概述

骨骼或软组织中的脂肪,在局部损伤破裂后,脂肪细胞释出脂肪滴,侵入静脉血流,发生脏器和组织的栓塞,主要表现在肺或脑血管的栓塞。

脂肪本身除引起肺血管内的机械性梗阻外,其主要的危害源于脂滴被肺糖蛋白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后者对肺泡Ⅱ型细胞有较强的毒性,并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肺组织及毛细血管内膜的损害。

最终导致肺血管渗出造成肺水肿和低氧血症;脑缺氧和脑水肿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好发部位:脂肪含量丰富的长骨骨折。

好发时间:多发生于创伤或骨折后3-72h。

低血容量休克是栓子形成的诱发因素,同时并存肺外伤的患者脂肪栓塞的危险性增加。未及时进行骨固定以及骨髓腔过度扩大可导致围术期脂肪栓塞发病率增加和症状加重。

数据统计:闭合性骨折发生率是开放性骨折的15倍。骨盆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可高达5%-10%。

临床症状

所有长骨骨折的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但临床上出现明显脂肪栓塞症状者仅占10%-15%,表现为低氧血症、心动过速、意识改变以及在结膜、腋下、上胸部有出血点。

在尿中查出脂肪滴还不能诊断脂肪栓塞,而当胸片显示肺浸润者基本可诊断为脂肪栓塞(X线可发现“云雾状”或“暴风雪状”典型的肺脏影像)。

诊断

三大主征:低氧血症、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皮肤和粘膜出血点。

其他诊断依据:FES的早期表现D-二具体升高,血纤维蛋白原升高也是FES诊断中比较敏感的指标。

预防与处理

表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及心动过速、低氧血症或神志障碍、嗜睡、昏迷,应立即查找有无皮下或眼结膜点状出血。

预防:早期手术处理骨折以及减少骨髓腔损伤或创伤后休克病人循环功能的尽快恢复可减轻脂肪或骨髓栓塞的发生。

处理:包括及早发现,充分供氧和控制输液量。大剂量激素在严重创伤后短期应用可减轻脂肪栓塞的临床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只要适当的输液,充分的通气以避免低氧血症,其预后通常都很好。

脑型脂肪栓塞

1.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2.脑型FES的发病机制:脂肪颗粒通过肺微循环到体循环,脂肪颗粒通过卵圆孔进入体循环。

3.肺部症状不明显,而脑部症状明显。

4.虽然部分脂肪颗粒可阻断肺血流,但因肺组织接受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血循环供血,且肺泡内气体可与肺组织直接进行交换,故而肺组织不易发生缺血坏死,但脑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当脂肪颗粒通过体循环,进入脑组织后,脂粒阻塞脑微循环而引起局灶性或点状梗死。

补充:

Chris等应用多普勒超生监测20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后脑膜中动脉中栓子数量,8例患者发现脑循环中有栓子出现。

作者推测栓子可能是应用骨水泥导致肺动脉压升高,卵圆孔重新开放,使栓子经卵圆孔进入了体循环,微小栓子也可能直接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

治疗:高压氧

脑型脂肪栓塞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改善组织的氧供应,防止脑水肿和脑缺氧进一步发展。

脑型脂肪栓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无肺实质性病变和气胸发生,应及早行高压氧治疗,对脑神经功能恢复、消除后遗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深静脉血栓(DVT)

概念

下肢或骨盆骨折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由于血流缓慢,静脉血淤滞,加之感染累及小静脉,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促使静脉血栓的形成。

研究发现,在全膝置换过程中,止血带充气常造成血液淤滞。放松止血带后,血液中可检测到凝血标志物急剧升高,同时超声心动图还可发现右心血栓栓塞。

而在全髋置换过程中,股静脉阻塞常发生于股骨部手术时。当髋关节复位后、闭塞静脉再通时,血栓标志物升高,超声心电图下可见血栓栓子。

处理

减少术中DVT形成需要在静脉闭塞期采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增加下肢血供、术中使用抗凝剂。

有报道: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肝素后其肺栓塞总发生率仅为0.%,椎管内麻醉可使全膝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降低20%,而全髋置换术后减少40%。

肺栓塞

肺栓塞则是周围静脉栓子脱落发生在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必须高度重视。

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危害不同于脂肪栓塞,它主要由于肺血管机械性梗阻而诱发的呼吸功能障碍。

近端DVT(如腘血管、股血管或髂血管)常在全膝置换术后发生,易导致肺栓塞。

在有临床症状的病例中,如果栓塞的程度还未立即致命,病人可表现剧烈胸痛、气促、咳血、低氧血症,此时确诊较难。

当疑有肺栓塞发生时,应立即呼吸支持、解痉止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并应用肝素以防止栓子扩大。若处理及时,可有部分病人治愈。

3骨粘合剂并发症概述

骨粘合剂(俗称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填入骨髓腔的骨小梁间隙中,使之与人工假体镶嵌,负重面积增加,负重能力增强,提高了人工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关节松动率,并促使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因此,对人工关节置换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大作用。

骨水泥应用在人工关节置换中已有50余年历史。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的疗效确切,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注意到一些公认的并发症,统称之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包括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心博骤停、猝死等。

低血压

填充骨粘合剂后可以立即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导致心跳骤停甚至死亡。在一些高危病人则更易发生:

用骨粘合剂固定长干假体进行的全髋置换术

恶性肿瘤转移

转子间骨折后硬件取出

股骨的螺旋骨折

用骨粘合剂固定长干股骨假体进行的翻修术

在股骨远端嵌入骨粘合剂和假体

在股骨假体下发生骨折

用骨粘合剂固定长干假体进行的全膝置换术

可能原因:

骨水泥引起的直接血管扩张和/或抑制心肌。

加压使空气、脂肪、骨髓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的结果。

急性低血压的有效治疗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应用骨水泥之前应该维持合适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可用多巴胺预防血压降低。一般低血压容易恢复。

低氧血症

在插入水泥股骨假体之后立即可见低氧血症,可持续至手术后4-5天。

排除特殊原因如下侧肺肺不张、换气不足、或液体过量,髋关节手术后缺氧也要持续几天,这是由于股骨干骨水泥栓子或脂肪栓塞的作用。

术后处理包括给氧、监测脉搏氧饱和度、慎用镇静剂、避免换气不足或气道阻塞、合适的液体处理和使用利尿剂。

肺栓塞

引起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插入股骨假体时进入肺循环的栓塞程度不同所造成,严重的肺栓塞可以造成患者死亡。

栓子来源

现代骨水泥技术通过采取低粘度的骨水泥和加压技术来获得最大程度的骨水泥微交锁效果,从而使假体和骨之间达到最大的稳定,同时在股骨骨髓腔内造成极大的髓内压。

高髓内压破坏了股骨髓腔薄壁的静脉,骨髓、脂肪、骨颗粒等通过破坏的小静脉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生肺栓塞。

病理、生理

肺血管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当行股骨颈截骨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维蛋白A、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而当植入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时,上述指标明显上升,且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提示肺栓塞。

但在植入股骨假体前给予单位低分子肝素,凝血指标就无明显上升,说明植入股骨假体时凝血过程被激活,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率。

骨水泥单体的化学毒性引起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并引起内皮细胞的变化和分离,这一过程引起本无血栓形成的内皮表面覆盖纤维蛋白原,并且纤维蛋白原活化为纤维蛋白同时释放血小板因子A,导致血栓的形成,可引起肺组织中毛细血管阻塞,肺动脉压升高。

⒈骨水泥单体的毒性作用

骨水泥聚合时将发生聚合反应,其过程分为粥状期、拔丝期、成团期、固定期。成团期大部分单体被释放,是临床上进行假体固定的最佳时期。

骨水泥单体可被局部血管吸收入血,破坏血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使它们释放出蛋白水解酶而发生细胞和组织溶解,同时使组织因子暴露并与血管内皮结合促进血栓形成。

骨水泥单体对单核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都有毒性作用。还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导致血管放松,血压下降,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

⒉补体作用

骨水泥单体进入血液后激活补体系统,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并使术后产生较长时间凝血活性增强。补体激活后还可引起过敏反应。

诊断

要想诊断肺栓塞,首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如果不能想到肺栓塞,则诊断和治疗无从谈起。

肺栓塞的诊断体查和实验室检查远不如临床表现和病史重要。肺栓塞最重要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同时伴循环不稳定”。

急性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休克、意识障碍。

最常见的体征:心动过速、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心电图表现为:SIQ3T3(Ⅰ导联S波变深,Ⅲ导联Q波出现和T波倒置)。

胸片检查无特异性价值(CT、MRI偶可发现栓子)。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

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间接征象)。

肺灌注-通气扫描:需要在两个工作日完成,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肺动脉造影具有重要意义,但只适合溶栓禁忌症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介入治疗的患者。

术前评估

高危病人:

高龄、既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

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螺旋型骨折的病人。

骨恶性肿瘤也是高危因素之一。

采用长柄假体可以将骨水泥涂布到更大面积的骨面,从而在体积方面加大栓塞的负荷。

预防措施

对原有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在填充骨粘合剂前,应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血压,并充分吸氧。

在配制骨粘合剂时,应将粉剂和液态单体严格按比例配制,并充分搅拌到尽可能粘稠,以减少单体吸收。

待骨水泥反应到成团阶段才填充。

为了降低骨髓腔内压力,可在下位的骨皮质钻孔。

填充骨髓腔时,应使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将多余的粘合剂彻底清除。

止血带应逐渐放松。

处理

一般治疗

呼吸循环支持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

外科肺动脉取栓

总之对围术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患者”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联合应用、气管内插管、防止猝死,如无禁忌症应积极溶栓或抗凝治疗。

4止血带问题止血带引起的生理功能改变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止血带用于上下肢手术能减少出血,保持术野清晰。但止血带可带来一系列问题。

使用30分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消失和神经传导中断。

使用超过60分钟引起止血带疼痛和高血压。

使用超过2小时可引起术后神经麻痹。

在止血带下方可能发生皮肤末梢神经损伤。

肌肉改变

使用8分钟内逐渐出现细胞内低氧。

细胞内肌酸水平降低。

进行性细胞内酸中毒。

使用2小时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肢体温度进行性降低。

止血带充气的全身效应

体循环和肺循环动脉压升高,但如仅单侧肢体使用止血带,则二者改变不明显。

止血带开放后对全身的影响

中心温度的短暂降低。

短暂代谢性酸中毒。

中心静脉氧张力短暂下降(但全身低氧血症少见)。

酸性代谢产物释放入中心循环(如血栓素)。

肺循环和体循环动脉压短暂下降。

一过性呼气末CO2增高、氧耗增加。

止血带并发症

止血带麻醉

发生原因与止血带压力过大或充气时间过长有关。

若神经干长时间受挤压,并造成缺血、缺氧,即可发生神经干麻痹性损伤。

处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掌握正确使用止血带的规则:气囊充气压力上肢高于收缩压30-50mmHg,时间不超过1h;下肢高于收缩压50-70mmHg,时间为1.5h。若需继续使用,放气5-15min后再次充气。

止血带疼痛

止血带疼痛发生的原因与止血带麻醉相同,都可能与肌肉、血管、神经受压及细胞缺氧有关。在麻醉作用不够完善时,表现尤为明显。

病人出现难以忍受的肢体疼痛,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使用镇痛药或加深麻醉都难以缓解。

放松止血带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在必须继续使用止血带时,可考虑应用血管扩张药使其缓解。

止血带休克(多发生在止血带放松后)

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改变及循环失代偿。

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及乳酸堆积。

严格限制止血带充气压力及时间;松止血带期间,适当加快输血补液速度,以增加病人血容量;双下肢同时使用止血带,应分别放开,不可同时放松。若出现休克、酸中毒,则需对症处理。

止血带坏死

关键是预防,必须细致观察病人,避免发生肢体止血带坏死。

发生在止血带的使用时限超过正常允许时限过多。

比较常见于大批伤员观察不够细致,或截瘫病人下肢无感觉时。

5神经损伤

体位不当引起

上肢过度外展、外旋或托手臂支架较硬,长时间牵拉压迫神经,均可造成颈丛、臂丛或尺、桡神经的损伤,这种损伤大多是暂时的,经休息可恢复。颈椎手术时,麻醉操作或安置体位用力不当,也可造成颈髓损伤。

止血带引起

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或压力过大会产生神经损害。

麻醉操作引起

区域阻滞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与麻醉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其实是很低的。

6体位不当的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低氧血症

气管导管打折或脱出

喉头水肿

空气栓塞:空气栓塞在一些体位手术时有发生,盘口侧卧位下行全髋置换术、俯卧位行腰椎手术,以及颈椎手术头高位时,都可能因手术部位高于右心房,空气经术野开放的静脉而进入,形成肺血管的空气栓塞。因此,术中或术后早期,一旦发现任何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均应警惕气栓发生的可能。

循环系统并发症

血压下降最为常见。

血栓形成及缺血性坏死也可因体位安置不当引起。

投稿邮箱:gujinzw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