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士执业考试考点精粹十六 [复制链接]

1#
北京酒渣鼻医院简介 http://m.39.net/pf/a_8733712.html

1.胎儿脊髓末端在第2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4腰椎下缘,4岁时达第1腰椎上缘。所以腰椎穿刺时,新生儿应在4、5腰椎间隙进针。

2.颅内压正常值为70~mmH2O(0.7~2.0kPa),儿童为50~mmH2O(0.5~1.0kPa)。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mmH2O(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症状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3.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侧颞部。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

4.小脑幕切迹疝:是小脑上方的颞叶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故又称颞叶钩回疝。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的基础,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最初有短暂的缩小,以后逐渐散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5.枕骨大孔疝:是由小脑幕下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内移位,故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常因幕下占位性病变,或做腰穿放出脑脊液过快过多引起。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病人常有剧烈头痛,以枕后部疼痛为甚,反复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当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病人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6.脑室外引流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将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头,使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②引流量每日不超过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的危害。③避免引流管受压和折叠,若引流管有阻塞,可挤压引流管,将血块等阻塞物挤出,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④观察引流量和性质,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浑浊提示有感染。⑤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髓逆流。⑥拔管指征:引流时间一般为1周,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天,夹管期间应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拔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7.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调节滴速来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2~34℃较为理想。在冬眠降温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次/min,收缩压低于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停药。冬眠低温疗法时间一般为2~3日,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任其自然复温。

8.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慢、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恢复后对受伤时,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能回忆,而对往事记忆清楚,称此为逆行性健忘。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应卧床休息5~7日,给予镇静剂等对症处理,病人多2周内恢复正常。

9.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数日至数月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10.硬脑膜外血肿常因颞侧颅骨骨折至脑膜中动脉破裂所引起,大多数属于急性型。典型的意识障碍是伤后昏迷有“中间清醒期”,即伤后原发性脑损伤的意识障碍清醒后,在一段时间后颅内血肿形成,因颅内压增高导致病人再度出现昏迷。

1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来自脑实质血管破裂所致,因多数与脑挫裂伤和脑水肿同时存在,故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少有“中间清醒期”,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12.颅脑损伤救护时应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意识清醒者采取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昏迷病人或吞咽困难者宜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13.意识障碍的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分别对病人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的反应进行评分,再累计得分,用量化方法来表示意识障碍的程度,最高分为15分,总分低于8分表示昏迷状态,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睁眼反应

计分

言语反应

计分

运动反应

计分

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遵嘱活动

6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刺痛定位

5

刺痛睁眼

2

胡言乱语

3

躲避刺痛

4

不能睁眼

1

只能发声

2

刺痛肢屈

3

不能发声

1

刺痛肢伸

2

不能活动

1

14.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如情绪激动,活动过度、酒后或排便用力时,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至脑血管破裂大量出血而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常损害内囊而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

15.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形成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压过低、血流减慢,血黏度增加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病。起病先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前期症状。晨起时发现半身肢体瘫痪。颅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引起病灶对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视觉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表现为旋晕、眼震、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瘫痪或四肢瘫。脑栓塞起病速度快,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之内达到高峰,临床症状取决于栓塞的血管及阻塞的位置,其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表现相同。

16.短暂脑缺血发作多为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单眼失明、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脑栓塞多发生在安静或活动时,以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为特点。

17.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降低颅内压力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治疗措施,同时应用止血药。降颅内压的首选药为20%甘露醇快速滴入。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禁用吗啡与哌替啶;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疗为主,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血液扩充剂以改善微循环。脑血栓发病6小时内可做溶栓治疗。

18.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头部稍抬高,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限制探视。一切操作均应轻柔,并头置冰袋,可防止继续脑出血。脑血栓病人采取平卧位,头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脑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而致脑血流量减少。

19.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时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在口角、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故称“扳机点”。卡马西平是首选治疗药物,服用卡马西平期间不要独自外出;不能开车或高处作业;不能随意停、换药;每1~2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和血常规,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和共济失调时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2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脑神经,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节段性脱髓鞘。临床特征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慢性疾病。临床以禁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特征。动作不灵活和震颤为疾病早期的首发症状,随疾病进展出现特征性表现。

(1)静止性震颤: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上肢震颤重于下肢,手指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余指屈曲的震颤,形成“搓丸样动作”。震颤在静止状态时出现且明显,运动时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可加重,睡眠时可完全停止,故称为“静止性震颤”。

(2)肌强直:本病主要特征之一,多从一侧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肌肉,表现为被动运动关节时的“铅管样强直”,如合并有震颤,可表现为“齿轮样强直”。病人可出现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屈曲等特殊姿势。

(3)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减慢。①“写字过小”:书写时字越写越小,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的表现。②姿态步态异常:早期走路时上肢摆动幅度小,步伐逐渐变小变慢,拐弯时步态障碍尤为明显。晚期有“慌张或前冲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且步距小,往前冲。坐位、卧位起立困难,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③“面具脸”:面肌运动减少的表现。④日常活动受限。

22.帕金森病用药护理

(1)抗胆碱药:适用于早期轻症病人,常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或选用东莨菪碱、苯扎托品、丙环定等。主要有口干、眼花、少汗或无汗、面红、恶心、便秘、失眠和不安,严重者有谵妄、不自主运动等副作用。合并有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者禁用此类药。

(2)多巴胺替代药物:常用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体)、多巴丝肼(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混合物)。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厌食、不自主运动、直立性低血压,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应嘱病人在进食时服药,以减轻消化道症状。不应同服维生素B6。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溴隐亭,主要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昏厥、红斑性肢痛、便秘、幻觉等副作用。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缓慢增加剂量直至有效维持;服药期间尽量避免使用维生素B6、利血平、氯氮卓、氯丙嗪等药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23.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多由于突然停用抗癫痫药或因烟酒、脑卒中、外伤、感染、肿瘤,药物中毒、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所致。

24.癫痫病人用药护理

(1)用药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原则为从单一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坚持长期服药,疗程一般在4~5年;停药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需6个月以上的时间。切忌癫痫发作控制后自行停药,或间断不规则服药。

(2)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多数抗癫痫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宜分次餐后口服。苯妥英钠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共济失调,粒细胞减少等;卡马西平可引起眩晕、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等;丙戊酸钠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损害等。

25.化脓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26.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致病菌:新生儿及出生小于2个月的患儿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等。出生2个月至儿童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球菌为主。

27.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两种

(1)暴发型: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性休克等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

(2)亚急型: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婴幼儿则表现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双球菌。

(3)脑脊液检测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28.小儿惊厥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

29.小儿热性惊厥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典型特点为:①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②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③发作时间短,在10分钟之内,发作后短暂嗜睡;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可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中再次发作;⑤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后1周做脑电图正常。

30.小儿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患儿衣领,保证气道通畅。

护考小宝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