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搭桥手术救治罕见烟雾病南方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m.39.net/news/a_5398501.html

“烟雾病”是一种较罕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患者颅底及脑深部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上有如“吸烟时吐出的烟”,故而被命名为“烟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下降、肢体不自主运动、头痛和癫痫发作,甚至反复出现脑梗死。原则上“烟雾病”患者一旦确诊,在适应症范围内都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近5年来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今年下半年,医院正式开展“烟雾病”搭桥手术。医生用两根10-0缝线吻合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改善脑供血不足问题,至今已成功治疗6位烟雾病患者,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近日,记者采访了手术的主刀医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可。

病因为颅内动脉狭窄

徐可是新生代医生里的中坚力量,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神经外科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擅长脑血管病治疗,可行介入脑血管腔内治疗。

他告诉记者,“烟雾病”患者颅内主要动脉的慢性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逐渐发展到颅内血管完全闭塞,为了满足自身脑细胞的生存,代偿性地从颅内其他动脉长出新生血管。但是新生血管太细弱,难以承担大血管的重任,从而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严重时会发生脑梗塞。另一方面它们压力巨大,还可能爆裂出血,导致脑出血。

“在出血和缺血的双重打击下,脆弱的脑组织受到严重的伤害,患者出现言语困难、肢体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这时候只有手术才能挽救大脑,医生通过显微缝合,把头皮上的血管搭桥到脑血管上,从而开辟新的血液来源,解救大脑于水深火热之中。原则上‘烟雾病’患者一旦确诊,都建议其尽早手术治疗。”徐可说。

由于公众对“烟雾病”知晓率不高,甚至不少医生对“烟雾病”也知之甚少。所以在临床上,有不少出现头晕、头昏、失语、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昏迷等症状的“烟雾病”患者,被误诊为高血压、脑中风等疾病。

“烟雾病”具家族遗传性

“烟雾病”最初是在日本被发现的,它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又称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组以Willis环双侧主要分支血管,即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有时也包括大脑后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出现侧支异常的小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通俗来讲“烟雾病”人的大脑血管主干是堵塞的,主干堵塞后就长出无数根毛细血管来替代。

“烟雾病”多见于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比如,中国、日本、韩国,即使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烟雾病”患者也是亚洲人种。据统计,“烟雾病”发病率为3.5/万人口·每年。多发于5岁左右的儿童和40岁左右的成人,男女比例为1∶1.8,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RNF基因是“烟雾病”致病基因之一,有散在家族遗传性。

徐可介绍,在我国“烟雾病”在江西、河南、山东,安徽这4个省份明显高发,也因此而成立了有关烟雾病联合研究中心。由于潮汕地区不少人的祖籍可追溯到这几个省份,也属于多发地区。据年到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医院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就超过例,如果按照全市来推算,年发病人数可达到多人。位患者就是个家庭,这个数字并不小。”

颅内血管直径仅0.4mm

近几年医院神经外科不断积累经验,医院举办的“烟雾病”搭桥培训班,向名师讨教。为了磨练技术,科室购置了训练用的显微镜及显微器材,还购买了人工血管供医生练习。由于鸡中翅的血管粗细与脑血管相似,主刀医生回到家中继续用鸡中翅血管来模拟手术过程。

在许海雄教授、医院刘明发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神经外科于年6月5日,独立开展了潮汕地区第一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病患术后恢复良好。截至目前,该科室已成功开展了6例该种手术,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

“当时第一例患者为缺血型烟雾病(SuzukiV期)患者,反复发生脑梗塞,逐渐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及构音障碍。经过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后开展手术。手术由我主刀、许圳南医师协助,麻醉科以及手术室全力配合。”徐可说。

术中,医生修剪颞浅动脉后将颞浅动脉(直径约1毫米)和大脑中动脉M4段皮层血管(直径约0.7mm),缝合8针,吻合成功,建立起血管通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搭桥血管通畅,同时进行硬脑膜翻转及颞肌敷贴。患者术后构音障碍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肌力较术前好转,出院前已可自主行走。

还有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半年前因脑梗塞入住外院,合并肺部感染,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曾插管上呼吸机。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进行造影检查时确诊为烟雾病(SuzukiIII期),左侧额顶叶脑梗塞,医院后来到医院就诊。

“这位患者的颞浅动脉非常纤细,直径约0.56mm,手术难度极高,当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定于8月28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颅内血管纤细萎缩,直径约0.4mm左右,术中我们采用10-0缝线吻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术后吲哚菁绿造影证实吻合部位血管通畅。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及高级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已顺利出院。”徐可说。

徐可表示,“世界顶尖神经外科专家接诊的高难度病患,其颅内血管已知最细的直径约为0.3mm。上述这位老先生的手术得以成功开展,给了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手术故事

实操前在鸡中翅上练习

10-0缝线的粗细仅相当于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肉眼不可见,医生在术中只能通过显微镜放大20倍来进行缝合操作。在成为主刀医生之前,徐可在鸡中翅上练习过多少次自己都记不清了。真正实操之前科室又购买了人工血管,徐可用掉了近50根。

徐可告诉记者,他从年就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